校史讲座
 
第二十讲 总结历史阶段 提炼办学理念
添加日期:2021-06-29  来源:宣传统战部

荣昌、资阳、内江、成都,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及其多个前身诞生于成渝线,辗转于成渝线,从服务成渝线开始,逐步服务整个西南铁路,影响遍及全国。学校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:

第一阶段:酝酿创立阶段1952——1963年。校址辗转,校名屡变,专业庞杂,规模很小。

第二阶段:曲折发展阶段1964——1982年。长驻内江,完善配套设施,创立骨干专业,打下办学基础。

第三阶段:快速发展阶段1983——2001年。内江校区校园面积扩大一倍,办学规模扩大数倍,建强骨干专业,形成良好声誉;光华校区高起点办学,迅速形成影响。

第四阶段:转型升级阶段2001年至今。建成新校区,生源结构转为以大专生和高职生为主;学院完成整合,转型为铁路高职学院。

在第二、三、四阶段,学校三代创业者完成了三次创业,影响深远。从管理风格来讲,以黄钺锋为代表的第一代创业者重“情”,以郑宗凯为代表的第二代创业者重“法”,以李青锋为代表的第三代创业者重“理”。

文革时期,学校面临被撤并的危机,第一代创业者挽救了学校,带领学校走出了动乱的泥潭。

改革开放初期,学校面临发展艰难被淘汰的危机,第二代创业者再次挽救了学校,带领学校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。

本世纪初期,全国铁路中专面临生死抉择的危机,第三代创业者又一次挽救了学校,带领学校走上了转型升级的大道。

在内江铁路机械学校的发展历史上,学校多次对办学理念进行不同深度的提炼总结。

第一代创业者为学校奠定了自力更生、勤俭办学、尊师爱生、和谐共荣的文化底色,只是由于他们文化水平普遍不高,没有对办学思想、办学特色进行理论总结。

第二代创业者开始总结学校的办学理念。影响较大的一次是1987年提出的“校风”:勤奋、严谨、开拓、求实。2017年12月学院第一次党代会阐述了校风的形成:“一代又一代教职工在勤奋工作中成长,在严谨育才中筑梦,在开拓奋进中追求,在求实治学中坚守。”

大约在1990年,学校还提出了“教风”:从严执教、无私奉献、精益求精、诲人不倦;“学风”:刻苦虚心、专一创新;“军风”:勇敢坚定、沉着顽强。这“四风”的提出是基于铁道部1983年提出的“路风”建设十六字方针:严字当头、铁的纪律、团结协作、优质服务。其中影响较大的是校风,其次是教风。


 图片149.jpg


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内江校区教学楼三楼建设了一间校史陈列室,后因教室紧张被拆除。


图片150.jpg

 

2009年,镶嵌在内江校区东面堡坎上的瓷砖塑的校风被暴雨冲垮。2017年学校把校风镶在了教学楼上。

由于校风反映学校特色不足,九十年代末期学校试图提出新的理念:学会学习、学会工作、学会生活。这种说法较为适合学生,未必适合教职工,未能广泛传播。


图片151.jpg

 

这是2009年3月学校作为四川省首批藏区“9+3”免费中职教育学校,接待首批藏族学生和学生家长时的情景。

第三代创业者有了更多的理论自觉,多次尝试对学校的办学历史进行总结,对办学思想进行提炼。

21世纪初,学校将几十年来的办学特色总结为四点:(一)质量为本,办学严谨。坚守办学宗旨,埋头抓好以电力机车为龙头的铁路特有专业建设;保持招生规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,坚决维护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。(二)勇于探索,不断创新。学校积极开展教学改革、民主管理,不断进行管理创新,走在同行前列。(三)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。学校师生员工自建校舍,自行设计、制作、安装实验实习的设施设备,自主开发新专业、新课程、新教材和新技术。(四)立足铁路,面向社会。学校实行产教结合,校企合作,铁路职工在职教育所占比重逐年提高。初步建立订单式培养模式。

2004年前后,学校提出了“德育为先,全面推行素质教育”的办学指导思想,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管理理念,强调德育首位,重视培养学生职业综合素质,提高实践技能。

学校较早拥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。在李青锋校长的组织和推动下,2006年何世凡老师带领几个语文教师开始编写《国学读本》,学校开始在一些班级试点《国学》教学,讲授“四书”常识,取得良好效果;2009年,何世凡老师主编的《国学简易教材初编》正式出版,《国学》课程逐步推广到更多的班级,逐渐成为学校通识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。

2004年,学校还明确了“办专、办精、办出特色”的发展战略,得到教职工广泛认同。对这个战略,2014年、2017年先后做过以下两次解读:

办专”:先解读为“注重专业建设、提升专业水平,服务轨道交通。”后解读为“主要面向轨道交通行业服务,专注深耕。”

“办精”:先解读为“建设精品专业、培养精品人才,注重内涵发展。”后解读为“不求大而全,但求小而精,做到人无我有,人有我精。”

“办出特色”:先解读为“强化优秀传统文化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”后解读为“以德为先,以文化人,让培养的人才独具特质和优势。”

2009年新校区投入运行后,学校还提出过校训:兼爱、非攻、尚贤、尚同。这个提法过于聚焦墨家思想,未能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。

以上对办学理念的提炼总结都来自于实践的体悟、理论的提炼、历史的积淀,体现了当时的思考,都有一定的价值。

2015年,整合后的学院重新制定校训:厚德力行、博道通术。并制定学校精神:下学上达、与时偕行两者与1987年提出的“勤奋、严谨、开拓、求实”校风都正式载入《四川管理职业学院章程》(2016年1月得到四川省教育厅核准),得到广泛传播和认同。

“厚德”出自《易经》中对“坤”的象辞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”。“力行”出自《中庸》引孔子语:“好学近乎知,力行近乎仁,知耻近乎勇。”“博道通术”取自《墨子》的《尚贤篇》“博乎道术”。校训集合了儒墨思想,既与我校“德育为先”的办学思想相合,又与重视技术应用的职业教育相合。

“下学上达”出自《论语》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”“与时偕行”出自《易经》“终日乾乾,与时偕行”。学校精神充满刚健有为、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。

2017年12月学院第一次党代会对学院办学理念进行了第一次系统总结,概括为“一个美好愿景”“两个奋斗目标”“三种改革指向”“四大经验传统”“五大发展战略”。在此基础上,2019年12月笔者编撰了《四川铁道职业学院文化手册》,第一次形成了学院的理念识别系统。

对历史的总结远没有结束。

内江铁路机械学校从筹建到改革开放前,司轮、高峰、黄钺锋、张玉林、李岩、周瑞麟、王意明先后任学校主要负责人,职名有校长、党总支书记、党委书记、工作组组长、革命委员会主任等,另外还有造反派自封的“革联会”负责人。职名多变,人员多变,领导班子很不稳定,学校发展曲折艰难。从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,学校主要负责人职名稳定,交接有序,学校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黄钺锋、凌受昭、王成统、郑宗凯、陈昌良、李青锋先后任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校长,王意明、王成统、郑宗凯、陈昌良、喻国义、刘金乐、束其民、李青锋、舒怀春先后任内江铁路机械学校党委书记,领导班子一直保持团结,学校发展蓬勃向上。这也是值得总结的经验。

学校的历史除了经验需要总结,也有教训需要正视。文革中有一名教师被害;1978年和2006年,各有一名职工自杀;1995年和2002年,各有一名干部因为贪污被查处。这些教训的总结也是有意义的。

铁路和城轨企业都是自然垄断性企业,天然地具有计划经济属性。学校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,也具有计划经济色彩。面向市场时不懂“自我包装”,固执“素面朝天”,轻视对外宣传,极少打广告;工作循规蹈矩,不会“打擦边球”,不钻政策空子;与兄弟院校交流时一贯大度,不会“留一手”,不擅于对外“公关”,缺乏“狼性”;文化建设滞后。这些文化传统无法彻底抛弃,只能继承发展、改造扬弃。

四川管理职业学院先后经历了成人教育阶段和普通教育阶段,办学规模大起大落,也有经验教训可以总结。


图片152.jpg



上一篇:后 记
下一篇:第十九讲 转型铁路高职 成长海阔天空
 
地址:成都市郫都区安德街道彭温路399号 招生代码:5183 招生电话:028-68939881 028-68939880
Copyright © 2015-2023 SCRC.EDU.CN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版权所有 蜀ICP备15030541号-3
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244号